- Published on
QGIS标注流程完整指南
- Authors
- Name
- 小龟男
- GitHub
- @Locker
QGIS标注流程完整指南
前言:本指南将带你完整了解QGIS标注流程,首先导入优化设置,接下来按照设置进行操作。演示操作版本为3.40.x的LTS版本,设置均为标注优化配置。
1. 导入设置
快捷键设置
为了提高标注效率,我们需要先配置快捷键:
- 选择菜单栏中的设置选项

- 进入快捷键配置界面

- 导入快捷键配置文件

QGIS栅格加载设置
栅格数据的正确加载对于后续标注工作至关重要:

配置要点:
1. 波段和重采样
- RGB波段选择:红绿蓝自行查找波段进行选择
- MODIS双波段影像:顺序为121
- 重采样方式:放大与缩小重采样均选择三次方或更好的方式
- 早期重采样:建议勾选
2. 对比度增强
- 拉伸方式:均选用拉伸到极小极大
- 限制范围:累计像素总数裁剪2-98%

CRS坐标系统处理
设置默认坐标系统为WGS84(EPSG:4326):

渲染优化
为了提高渲染性能,需要调整渲染质量设置:
取消勾选渲染质量下的选项:

数字化设置
优化数字化工作流程:
勾选"要素创建后不要弹出属性表单"选项:

性能加速
启用GPU加速以提高处理速度:

注意:无法启用GPU加速不影响正常处理,只影响处理速度。
2. 标注流程(以单波段影像Sentinel-1为例)
1. 导入数据
单景影像导入
直接将影像文件拖入QGIS界面:

大批量数据集处理
- 批量数据管理:可以从数据源管理器直接访问,双击打开需要的数据

- 性能优化:如果数据搜索过程卡顿,可以开启相应优化选项

2. 合理可视化影像
打开图层管理器

影像显示调整
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调整项:

- 显示方式:选择合适的影像展示方式
- 伽马值调整:
- 增加伽马值可提升整体亮度
- 亮部提升相对较慢,暗部提升较快
- 重采样算法:选择更清晰的算法,如三次方插值
去除影像黑边
为了获得更好的视觉效果,需要去除影像的黑边:

3. 标注内波
创建形状图层
- 快捷键操作:按下键盘小写字母
w
键 - 图层设置:
- 选择输出路径(位置1)
- 确保编码为UTF-8(位置2)
- 选择线要素类型(位置3)
- 点击OK完成创建

开始标注操作
- 选中图层:选中刚刚创建的矢量图层
- 快捷键操作:
- 按
q
键:切换编辑模式 - 按
e
键:添加线要素
- 按

影像导航和缩放
在标注过程中,如果需要放大查看但影像过暗:
- 使用滚轮放大局部影像
- 选中左侧图层
- 右键后按
s
键进行局部拉伸


完成标注

标注完成步骤:
- 选中shapefile图层:确保在左侧图层面板中选中了目标图层
- 交互标注:开始点击进行标注
- 完成要素:右键点击完成当前要素的绘制
- 保存文件:标注完成后按
s
键保存整个shapefile文件
总结
通过本指南,您已经掌握了QGIS标注的简单完整流程:
- ✅ 环境配置:完成快捷键、栅格加载、坐标系统等基础设置
- ✅ 数据导入:学会单景和批量数据的导入方法
- ✅ 影像优化:掌握影像可视化和显示优化技巧
- ✅ 标注实操:熟悉创建图层、标注操作和文件保存流程